申请出国留学也是一种锻炼
与别人相比,也许我留学的目的有点单纯得过分。
从小,别人问长大后的理想是什么,我的答案永远都是“科学家”。相信很多孩子都是这样,区别仅仅在于他们到10岁基本就放弃了当科学家的理想,而我坚持到现在。选择去美国留学,就是想去从事喜欢的科研工作。一方面,在国内,科研环境总体上还是比不上欧美国家;另一方面,我始终觉得一个人的成功不仅要看本人多出色,还要看周围的人多出色,留学恰恰意味着走出国门,结交一批更出色的朋友。
我知道,本科期间的学习成绩是留学成败的决定性因素之一,虽然在学习方面,我一向非常努力,但由于学校规定每门课得“优”的人数有一定的比例,所以一进大学我就向几乎所有老师表明了未来想要留学的意愿。主动争取的结果,就是任课老师基本都认识了我,在给成绩时也多少会酌情考虑,有时还能在做项目的时候叫我一起加盟。
从大二开始,我全面开始准备留学,先是申请加入学院里一个很厉害的课题组,跟着一帮研究生和博士生,一起完成了系里的一个重大课题,并作为参与者撰写了一篇相关的论文,成功发表在国内的一份核心期刊上。接着,我开始准备托福和GRE考试,花费了整整半个学期的时间扑在图书馆里,天天背单词、练听力、写作文,总算折腾出两个还算过得去的分数。大四第一学期,我开始申请学校,发了美国、英国、澳大利亚、加拿大不下20所学校,可收到的回复只有5所大学。我知道,攻读博士学位是个苦差事,如果追求的不是自己感兴趣的东西,那么那四五年的时间获得的将不是成就感,而是无尽的痛苦和煎熬。在反复的权衡和比较中,我始终下不定决心,但又获得不了更多有效的信息,只能天天流连于各个留学论坛中请教前辈。一次,一名网名叫“Key”的网友给我投条,建议我主动联系这5所大学的老师,以获得更多的信息。他在电邮中写道:“在中国人的礼仪中,缠着陌生人问这问那似乎并不是特别礼貌,但是对于美国人来说,这并没有什么。小伙子,鼓起勇气来,主动联系他们吧!”在他的建议下,第二天我就给5所学校分别写了一封电邮,在感谢导师给我录取通知书的同时,询问了所有感兴趣的问题。不出所料,5所学校的导师都回复了邮件,并且尽可能详尽地解答了所有的问题。而从他们的回答中,我也知道哪家学校才能给我最想要的东西,并做出了最后的选择。
申请留学的过程是繁琐而痛苦的,但是也挺锻炼人,我想这份努力和韧劲会是伴随自己一辈子的宝贵财富。